申请书

成果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您当前位置: 申请书 >> 成果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1)情系三农,把学科百年史脉融入强农兴农精神塑造

讲好刘后利先生“一门三院士”油菜报国史、傅廷栋院士“傅氏六件套”艰苦奋斗史、张献龙教授“塑造一朵棉”等校本故事;成立中国农业文明史研究中心,建设《耕读中国》《大国三农》等课程。

坚持党建引领,党支部建在学术团队,老中青三代导师任组织员;开展名师讲思政、党员半月谈,实施“红色三助”(助学、助研、助发展)、“党旗田野”行动,建设“植科心绿”“研植新声”等网络育人平台,构筑线上线下育人平台。

坚持10年打造“问学斋”研学品牌,举办“问学”作物科学高端讲坛133期、“问实”三农讲坛345期、“问友”硕博话榜样310期。

(2)勤读前沿,把端稳中国饭碗融入原始创新能力培养

较早探索本研贯通培养拔尖人才,持续14年实施“硕彦计划”,国家级教学团队深耕本科教学一线,引导学生“早进实验室、早进课题、早进团队”,鼓励优秀本科生投身科研探索,培养学生学术志趣和创新能力。

瞄准前沿,改造课程体系厚植理论基础,新开《分子植物育种学》等33门课;深度融合信息技术,新开《作物表型组学》等课;注重方法技术,新开《植物-线虫互作研究技术》等17门课。

依托国家级平台和重大攻关任务锻造科研创新能力,团队导师集中指导围绕种子创制、生态种养、绿色植保等做有组织科研,90%以上学位论文在作物遗传改良全国重点实验室等7个国家和15个省部级平台完成,博士生课题100%源于重大科研任务。

(3)力耕产业,把服务乡村振兴融入一线工作能力锤炼

探索产教融合培养产业振兴“头雁”,实施校企双导师制,聘请行业导师61名,持续5年实施“硕果计划”,吸引本科生推免攻读专硕。

联合先正达等行业龙头企业,成立“双水双绿”“隆平高科”“正大农业”等专硕创新班;建成《现农业发展与实践案例》等20门案例课、《现代农场经营管理》等5门职业素养课,3个案例首批入选农艺与种业领域示范性案例。

充分利用岗位科学家多的资源优势,依托17名国家产业体系岗位科学家、10个国家级科技小院、3个省级研究生工作站、14个校级产教基地,开展“乡村振兴荆楚行”等实践活动,近5年承担6000万委托项目,培养研究生一线工作能力,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4)兼济天下,把全球农业治理融入国际胜任能力提升

打造国际师资力量,全职引进全球高被引外籍科学家Kenich、聘请澳大利亚院士Robert Alexander等26位海外知名学者为兼职导师,建设32门全英文课。

建好4个国家级创新引智基地,获批3个农业农村部“科创中国”“一带一路”国际农业科技创新院,举办国际油菜大会等32场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设立国际访学支持项目,要求博士生至少一次国际访学。

结合“一带一路”建设沿线国家需要,与埃及等国科研院所开展定向培养;开设“荃银高科国际班”,为国内企业“一带一路”境外储备人才;支持学生赴国际粮农等组织任职和实习,提升全球胜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