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三全育人  > 正文
学院“学术之思”“科研之境”新生入学教育活动开展
作者:审核:编辑:熊攀攀发布时间:2021-09-24

919-21日,植科院新生入学教育系列活动在三综和二综顺利开展。植科院鄢文豪教授、沈金雄教授、熊栋梁教授等十数名老师,以及数百名21级新生参加活动。

学术之思,培养专业志趣

9月21日下午,沈金雄教授与21级新生在二综C308会面。会谈伊始,沈金雄教授热切关心同学们的学习和生活,他认为当今学习模式与他的学生时代相比有很大区别,曾经的高中管理松散,选拔考试也并不太严格,“在那个时候很多东西都不是很懂,知识资源方面都比现在要差。”但现在却大不相同,他希望学生能够珍惜现在的学习资源,努力奋斗。在被问到分子植物育种的研究方向时,沈金雄教授表示生物遗传性状都是由基因所控制,由其编辑的蛋白质拥有活性,可以利用基因片段分子标记寻找特定序列。“分子标记只是研究方向的其中之一,控制基因还可了解这个基因的作用与功能,甚至可通过改造基因来改变功能,获得人们需要的新品种“



“每一个学农的人都应该有情怀”,鄢文豪在与同学交流时表示,了解一个学科,就是要了解它对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农业被称为国之基本便可见其重要性。他还指出,大家应当勇于承担责任,努力实现个人价值,“只要认真对待这个行业,这个行业也最终会回报大家。”针对大家对未来发展方向的疑惑,他表示,大家要认真思考学习本专业未来的空间和方向,选择适合自己的未来。他还强调,大学生不仅仅要学会专业知识技能,更应该学到面对面交流的能力。



在农药方面颇有研究的万虎老师为大家详细介绍了农药的定义与发展史。他表示,农药不但是确保粮食供应的必要手段之一,而且它在改善人类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在介绍农药的发明过程时,他表示在自然科学研究过程中,希望同学们留心身边的细微事物,主动探索发现。熊栋梁教授结合自身工作经历亲切的为大家提供学习和生活建议。“不要局限于自己的专业和自己的学习成绩。要充分的挖掘自己的价值,要坚持自己,不要盲目跟风。”



科研之境,激发探索兴趣

张巧芸老师亲自带领新生同学们参观实验室。张巧芸为大家详细介绍了各个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以及特点,并结合实例向大家系统介绍了各种实验器材的用途和特点。“凝胶成像栽培系统”、“微电极测植物呼吸”等专业器材和实验原理在张巧芸通俗易懂、简洁细致的介绍下似乎变得“平易近人”起来。老师的介绍与自己的细致观察使同学们对实验器材愈加好奇,这不仅为同学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还培养了同学们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兴趣是指引我在科研道路上不断前行的强大驱动力,姚平向同学们讲到:“做科研并不是一份光鲜而又简单的工作。每一份科研成果的获取,都需要全面的准备和艰苦的钻研。”他以付老师每次都需要通过长时间的站立来观测萤火虫,而患上腰疼的毛病为例,指出,唯有真正的热爱,才能使同学们在科研中找到人生价值。

“山谷里飞舞提着蓝色灯笼的萤火虫,像是从天上洒下点点繁星,场面之壮阔,可谓美不胜收。”姚平讲解到:“由于萤火虫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同时,因为萤火虫幼虫发育对环境要求极高,所以萤火虫是检测环境状况的动态指标。于是,我们结合萤火虫的这两种客观性质,把萤火虫资源商业化,在诸多地区建立了萤火虫观赏点。由此一来,既能保护自然环境,又可以增加当地居民收益,可谓一箭双雕,真正的做到了把研究写在华夏大地上。”同学们认真听讲,收益颇多。随后,姚平向同学们仔细介绍了实验仪器并邀请同学们观看了付新华老师所摄影的纪录片。



易斌老师在接待同学们参观时,首先为新生介绍了作物育种的历史,让同学们对学科背景和研究方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随后,易斌带领队伍参观了殷平、郭亮、洪登峰等教授的实验室,介绍了最新的设备和显微镜室、光照培养室等地。

活动后,一位同学说出了自己的感想:“老师们不仅跟我们聊到了学习上的问题,也聊到了生活上的问题。刚上大学的确很迷茫,很多人也在耳边传递不好的信息,但老师们的话给了我们信心。”另一位同学表示:“刚开学的时候对专业选择感到很迷茫,而通过这些活动,在老师那里取得了很好的建议,为我们指明了未来可能的路。”

据悉,植科院新生入学教育系列活动以“学术之思”和“科研之境”为主题,旨在通过师生交流、参观学习等方式帮助新生培养专业志趣,激发科研向往,为其今后的大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文字:窦化鹏 王鹏杰 牛梓萌 李汶键

摄影:蔡昕炜 周毅

审核:熊攀攀

 

版权所有:Copyright ©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狮子山街1号华中农业大学第三综合楼

邮箱:zkbg

电话:027-87282130

邮编:430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