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动态  > 正文
【乡村振兴】生理生化教研室与行政支部赴仙桃乡村振兴示范基地实践学习
作者:庄知霖审核:程永扬编辑:王敏发布时间:2025-11-24

1122日,生理生化教研室与行政支部教师代表一行,前往仙桃市乡村振兴示范基地开展交流学习,实地调研当地特色农业发展与乡村治理方面的先进经验与成果。

在张沟镇先锋村,老师们先后走进仙桃黄鳝馆、标准化黄鳝养殖田及先锋黄鳝贸易市场,详细了解网箱养鳝、浮床养鳝、“稻鳝虾”综合种养三大核心模式的技术要点与应用成效。期间,成员们与负责人围绕黄鳝育种存活率低、养殖成本与利润等问题展开交流,切身感受到仙桃黄鳝产业“以第一力度推进、向共富样板迈进、向省级战略跃升、朝全国一流奋进”的发展愿景。

随后,团队来到我校教学实践基地、“中国最美科技小院”——位于郭河镇中岭村的“仙桃市再生稻科技小院”。在负责人王卫斌和学院黄见良教授的带领下,老师们深入田间地头,通过实地观摩、亲身实践与互动交流,切实体会科技小院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推动生态低碳高效农业发展的积极探索。黄见良教授介绍道,再生稻无需二次播种,成本低、效益高,通过科学管理,两季可实现“吨粮田”。王卫斌谈到,小院创新推广“稻-再-鸭菇”模式,即水稻、再生稻种植结合稻田养鸭、冬闲田培育大球盖菇,亩平增收1000元,深受农户欢迎。科技小院的后院有千亩试验田,用于再生稻品种选育、“稻再鸭菇”模式优化等,加速推进科研成果落地转化。

在仙桃梦里水乡文化旅游区,成员们沉浸于“文、林、农、水”交融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之中,体悟“乡愁、乡情、乡思、乡趣”的文化主题。大家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不仅需要发展特色产业,更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与文化资源的活化利用,通过科学规划与合理开发,将自然资源与人文底蕴转化为可持续的经济增长点,实现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最后,团队前往仙桃袁市村,在讲解员的带领下集中参观了该村的历史文化展陈、功能区划布局、特色产业项目及旅游活动安排,深入了解了袁市村以“党建引领、党政主导”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的振兴路径与实施成效。

此次仙桃之行,既是一次沉浸式的学习体验,也是一次凝心聚力的实践动员。通过实地参观与深入交流,老师们不仅直观感受到仙桃市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扎实举措与显著成效,也系统学习了其在特色产业培育、科技创新赋能、党建引领治理、生态文化融合等方面的宝贵经验。

大家纷纷表示,将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具体行动,充分发挥生理生化教研室的学科优势与行政支部的党建优势,在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社会服务等方面积极作为,为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应有的智慧与力量。


文字:庄知霖

图片:王雨晗


版权所有:Copyright ©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狮子山街1号华中农业大学第三综合楼

邮箱:zkbg

电话:027-87282130

邮编:430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