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应学院大豆团队邀请,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名誉教授、ARC卓越豆科植物研究中心前主任、RIRDC生物燃料和生物能源委员会委员Peter Gresshoff教授做客第200期“作物科学高端讲坛”,在第三综合楼A705报告厅分别做题为“Molecular genetic analysis of Autoregulation of Nodulation (AON) in soybean”和“Bioenergy and biofuel capability of the legume tree Pongamia pinnata”的学术报告。两场报告分别由李霞教授和纪洪涛副教授主持。

Peter Gresshoff的研究团队长期致力于豆科植物-根瘤菌共生固氮,以及基于豆科植物发展生物能源的研究。他曾带领团队率先揭示了CLAVATA-1样受体激酶介导大豆结瘤自调控(AON) 的作用机制,开创共生固氮研究的新方向,后续取得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创造了一定的经济价值。在上午的学术报告中,Peter Gresshoff教授全面回顾生物固氮学界对结瘤自调控过程关键调控因子的发现、以及信号通路的探索过程;提出对结瘤自调控激酶NARK的研究方式方法和思路需要随着与之形成复合体蛋白的不同而有所差别,为后续广阔的研究指明方向。

下午的学术报告以全球能源问题为起点,介绍了课题组对一种能产生可持续生物燃料豆科木本Pongamia pinnata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进展,以及其应用于改善自然环境、燃料、食物和饲用的场景。Gresshoff教授介绍,本研究的目标在于利用豆科植物自身对碳氮平衡的调节,减少全球碳排放,推进可持续新能源的发展。


老一辈生物固氮科研工作者的活力和激情感染在场师生,引起大家对探索科学前沿和如何将研究应用于生产实践等话题的热烈讨论。Peter Gresshoff教授与李霞教授已保持超十年的友好合作,这次讲坛和报告后的讨论进一步增进了澳大利亚豆科植物研究实验室与我院大豆团队的了解,有效推进未来更深入的国际合作。
文字:褚希彤
图片:李芊倩,严琪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