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强化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机制,重点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开展学习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相关活动,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推动党建工作的自觉性和使命感,保持党建工作的活力与动力,保证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
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全面落实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工程要求;开展新一轮基层党组织立项活动;高标准做好党员发展工作,严格程序,提高质量;加强对党支部书记和支部委员的业务培训,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
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严格执行各级党组织关于公务接待、出国出境、领导干部办公用房面积标准和党员领导干部婚丧嫁娶喜庆事宜等相关规定,坚持严格执行八项规定,坚决反对“四风”,做好“两访两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等专题教育工作。
加强党的制度建设。进一步修订完善学院党建规章制度,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和制度化水平。坚持执行民主集中制,坚决落实“三重一大”“校务院务公开”等制度要求。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学习贯彻中纪委七次全会精神,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细化责任内容,加大责任追究,层层传导压力;开展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月等活动,加强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廉洁教育,加强对科研经费和管理经费的监管,营造风清气正的学院氛围。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按照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实干型班子建设的要求,加强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建设,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提高班子执行力,继续坚持党政联席会会议纪要制度,推进纪要的落实和督办工作;采取措施带动学院各级骨干开展调研,促进学院管理科学化水平的提高。
二、推进学科和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
加强学科建设。积极争取国家“一流学科建设计划”项目,做好2017年度学科建设经费的管理和使用。
加强人才引进与培养。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完善人才引进综合评价体系,力争引进高层次人才3-5人,力争新增省部级以上创新研究团队1-2个、标签人才1-2人。
进一步完善学院中心平台和教学示范中心的功能布局,加强调研,制定平台建设规划目标;加强实验教学管理办公室建设,加强校内外教学实习和实践基地建设。发挥山北植保基地功能,完成西附楼楼顶及周边临时建筑拆除工作。
切实抓好科研项目申报工作,抓好中期和结题检查工作,提升服务国家和区域农业发展的能力,实现年度科研经费总额超过1亿5000万元。进一步规范科研经费的审批、使用和管理。
强化科技产出。力争选育农作物新品种6-8个,获得授权专利25-30项;加大国家级、省部级科研成果培植力度,力争获得国家级成果奖励1项,省部级成果奖励4-5项;提升科研论文数量和质量,力争发表SCI论文200篇以上,影响因子5.0以上的论文50篇以上。
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严格检查试验记录,杜绝学术不端行为,营造求真务实的良好学风。
继续实施教师年终汇报考核制度,增强岗位意识,落实岗位责任制。继续完善青年教师培养措施,做好“梦托计划”和“青年拔尖人才特岗”等培育工程,选拔拔尖博士生海外培养,做好师资储备。增强各学科与行业产业的紧密联系,推进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培养。
做好社会服务工作。依托“111”计划和“双百”计划,充分发挥学院专业和师资优势,积极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三、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推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作。结合学科专业特色和科技优势,联合相关企业,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思维、技能与素养的培育。根据大类招生要求,结合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调整相关课程的设置与实验实训内容与学分。谋划做好学院人才培养的创新改革工作。
大力实施质量工程建设。加强教材建设,侧重于本科生实验、实习教材建设。进一步推进课程中心建设,力争新建国家视频公开课、精品资源共享课或双语课程1-2门,完成5门左右的校级重点建设课程和优质课程的录播工作。力争新增国家级、省级教学名师1-2人,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1-2项,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1-2部。继续深化教研教改工程,力争在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标准体系、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实践教学、教师教学能力等重点难点上取得新进展。
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加强实践课程改革,认真落实“三田三早”、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组织开展作物学和植物保护学专业实践技能大赛,鼓励学生开展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及SRF项目、“神农杯”、“创青春”、“挑战杯”等创新创业大赛,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学习竞赛活动,开展专业技能大赛等活动,组织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和专业实习。
继续办好农科“张之洞班”,完善“硕彦计划”、“硕果计划”等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校企合作,开展与推进新型农场主培养计划。
加强本科教学质量监控。根据学校教学规范要求,稳定日常教学秩序,完善教学激励机制,提升教学质量。
强化过程管理,严把招生复试与毕业答辩关。办好大学生暑期夏令营。试行“申请-考核”制招收博士研究生。推进全英文课程建设,实施来华留学研究生培养方案。按照校发〔2015〕15号文件要求,全面实行新的博士学位授予标准。
四、加强对外交流合作,推进国际化进程
进一步加强与国(境)外知名高校的合作,加大交流合作力度,推进“2+2”项目实施,努力推动与美国普渡大学、加州戴维斯分校、康奈尔大学,加拿大萨斯科彻温大学、韩国东亚大学、国际水稻所、国际玉米小麦中心等农业国际组织等的实质性合作,为学生互访、交流提供更多机会。
办好“三农讲坛”和各类国内外学术会议,邀请各类专家、学者来院讲学、交流及科研合作;办好南湖国际青年科学家论坛和国际博士后论坛。
加强学生对外学术交流,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支持学生出国、出境短、中、长期交流或参加大型国际学术会议。
五、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以学风建设为核心,加强学生第二课堂学术文化育人体系建设,重点抓好以班级、寝室为重点的阵地建设,以大学生学术文化发展中心为重点的组织建设,以“学术专员”为重点的队伍建设,以“问学斋”活动为重点的平台建设,以学院网站、微信为重点的新媒体建设。完善研究生导师助理制度。
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加强信息化队伍建设,发挥发挥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等新媒体在宣传思想工作中的有益作用。
继续推进学院文化建设,打造“问学”品牌,提升“问学斋”活动的影响力,继续办好“教授科研故事会”、“问学沙龙”、“狮山青年说”和“植科好笔记”等活动。
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危机的预警与干预工作。做好学生资助工作,完善研究生的奖、助、评体系建设,加强资助工作的信息化建设,严格程序,健全机制。
着力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工作。依托学院学术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入学教育活动,引动新生积极适应大学,规划大学,为成长成才打下基础。
着力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构建规范的就业管理与服务体系,做好就业帮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新增毕业生就业基地1-2个。
六、提升管理服务水平,促进学院和谐发展
进一步优化学院管理体系,积极探索学院运行新机制。强化系、教研室的工作职能,提升学院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加强学院制度化建设,进一步修订完善学院制度体系,加强规范化建设,使学院工作有章可依,有规可循。
加强学院精神文明建设,促进教职工思想、工作交流,组织教职工参加群众性文体活动,关心、支持离退休工作。
加强日常消防及安全稳定教育,明确消防安全责任,加强巡视和检查力度。深入开展全院卫生检查评比工作;加强教育和管理,做好网络安全和保密工作。
加强工会、共青团、研究生会和学生会等群团组织建设。
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推进民主政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