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花市,看疫情下的花卉产业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赴广东省东莞市耕读千里行暑期实践团
广东人对花卉需求很大,每逢传统节日人们都要买花装扮家里。但由于新冠肺炎疫情,花卉产业受到严重的冲击。为探究花卉行业的复工复产现况,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实践团成员在疫情常态化防控下,就东莞市花卉产业的现状进行深入调研。
通过前期资料整合,实践团成员了解到,东莞市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由于太阳高度角较大,太阳总辐射量与日照时数充足,所以具有丰富的热量资源,雨量充沛,降水集中在4-9月,但没有气候意义上的冬季(候平均气温小于10℃),气温较高。这样温热的气候条件使得广东地区可以一年四季种植花卉,并在季节变化下形成长势不同化。
首先,实践团成员来到东莞市粮作花卉研究所进行调研学习,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参观基地的大棚。据工作人员介绍,研究所的塑料大棚培育有东莞市主要的花卉品种兰花、红掌、竹芋等,这些品种在花卉市场上深受人们喜爱。同时,有组培公司合作,对工人的种植管理进行技术培训。植株分苗,人工授粉,肥料配置等,工人们熟练的管理技术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
工人们正在分苗 顾玉莹摄
七月份的东莞市偏高温高湿,这种气候条件对不同花卉品种各有利弊。与研究所工作人员交流中,有两个明显的例子令实践团成员印象深刻。一个是微型月季,温度过高会影响微型月季的开花,因此夏季高温不利于月季的生长。为了满足夏季花卉市场需求,在月季种植阶段使用防晒网、空调、人工洒水降低环境温度,定时修剪分枝、除杂草、施用有机肥料提高长势。夏季病虫害的影响明显,害虫集中在叶背利用生物防治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
另一个就是捕蝇草,这是夏季花卉市场的热门花卉品种之一。捕蝇草是耐光喜湿的植物,研究所利用海草作为土培基质,降低了生产成本,加上七月份的天气给捕蝇草提供了绝佳的生长环境。按照现代生活习惯,人们喜欢买小型盆栽。在炎热的夏季,有特殊作用的盆栽更是受到欢迎。
对市里几个主要花卉品种有了一定了解后,实践团成员在市里挑了两个花卉市场,调研了花卉的售卖情况以及疫情期间受到的影响,并随机与十几位店铺老板进行交流。成员们了解到,由于疫情期间人流量减少导致花卉销量大幅下降,疫情进入常态化防控后虽有所回升但仍低于正常水平,这是限制花卉产业的主要原因。但传统节日和特殊日子(毕业典礼、情人节)时,人们还是会习惯买花来庆祝。可见人们对于花卉的喜爱。
花卉滴管设施 顾玉莹摄
一些品种的保存条件苛刻,如百合需要低温延迟花期,花店需要适时洒水降温保存,有些店主表示市场不景气,为了避免花卉还没卖出就死亡的情况,进货量就要减少。销量减少导致花店进货量也减少,有些种植花卉的农场甚至出现滞销的情况,对于一部分花农来说制约了收入。而种植的农场只能通过一些花期诱导手段,适应市场的变化。
通过此次事件调查,成员们意识到,不仅产业要继续发展,生产种植阶段要降低生产成本,并且产品改良更加要符合市场需求的品种,引进配套的设备,完成产业的机械化转型。销售平台要打开销售的渠道,爱好花卉提高生活品质的人们会越来越多,完整的产业链和市场的多样化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实践之路尚未结束,成员们亦要继续学习新型的农业技术,为未来的机械化生产贡献青春力量。
文字摄影: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 顾玉莹
审核人:东莞市粮作花卉研究所所长 赖永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