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三全育人  > 正文
植科“大学生党员半月谈”:百廿华农忆往昔
作者:审核:编辑:张贵礼发布时间:2018-04-18

4月17日晚,植科院第七期“大学生党员半月谈”在主楼西附楼报告厅举行。学院65级植保系学生、离退休党支部党员荣秀兰,65级农学系学生、离退休党支部党员马平福和学院大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100余人参加活动。

本期活动以“百廿华农忆往昔”为主题,邀请学院四位大学生党员分别以“张之洞办学:天下大利必归农”“抗战西迁:一路风雨一路歌”“恩施坚守:山里的燃情岁月”“狮山定址:耕读不辍再兴业为主题进行分享,畅谈思考体会。

品华农峥嵘岁月,汲取成长力量

2015级植物保护学大学生党支部的梁潇从张之洞办学理念、论农业的重要性和树立时代新思维三方面向大家阐述了“天下大利必归农”的主题思想。“张之洞先生创办湖北农务学堂是当时形势所迫更是现实所需。他有非常强烈的家国情怀。”她认为,作为大学生党员要以身作则,在其位学其术,学以致用。

2015级作物学大学生党支部的许佩林着重和大家分享了学校抗战西迁的历史。他向大家展示了学校抗战西迁时的路程图。“这一路和硝烟烽火走到恩施非常不容易,精神动人,行动感人。”“我想,西迁精神启发我们要有革新农业为己任的担当,也要有敢于吃苦的奋斗精神。”“我读过西迁的故事后,理解‘耕读精神’为吃苦耐劳的精神品格、勤读善学的优良品性。”他希望自己能够传承在战火中沉淀出来的耕读精神,有机会下基层做点实事。

2016级大学生党支部的肖婉玲和郭东灵则分别向大家讲述了学校在恩施大山里坚守和定址狮子山的故事。肖婉玲表示,当代华农学子要铭记过往岁月中的艰辛,汲取精神力量,“从学知识、重实践、强坚守和讲奉献出发,绽放青春光彩”。郭东灵则通过童世光同志、许子威同志的故事向大家生动的讲述出了学校选择狮字山及其后期的建设历程。“我们要学习先辈甘于奉献、耕读不辍的精神并传承下去。”她倡导大家做不忘感恩、不负信任、不丢责任的华农人。

讲内心深藏往事,愿青年创时代

时隔多年荣秀兰、马平福两位老师回顾华农从自己求学时代发展到现在的不易与艰苦岁月,感慨颇多。

荣秀兰首先简要地向大家讲述了学校从湖北省立农学院到华中农学院再到华中农业大学的发展历程。“那个时候的学习生活不像现在这样,但我们的精神状态都很饱满。学校在特殊历史时期发展停滞不前,并且差点‘四分五裂’,但我十分欣慰于华农后来的快速发展。”荣秀兰动情地说,自己选择植物保护专业主要是看到家乡柏树遭病虫害而当地治理方法又很落后时,希望探寻到防治的新途径以服务家乡,故而选择了华农。

谈及青年一代的担当和责任,她列举了学校优秀校友邓道坤的故事。“只要吃得了苦,只要有目标,就一定能成功。”她希望大家进一步了解华农的发展历史,能够将学习跟实践相结合,更希望党员同志发挥好积极带头作用,有目标,能坚持。

“当时在学校赤脚踩着石子路挑粪去给自己种的试验田施肥的经历历历在目。这些经历锻炼了自己的品质和意志。”马平福向大家讲述自己学生时期课堂学习和生产实践于一体的情况。“希望大学生党员们能够像我们在学校把课堂学习和下田实习相结合一样,知行合一,多做对国家、对人民、对自己有益的事情”。

发出倡议,争做新时代好党员

在活动即将结束时,大学生党员郭东灵代表植科院大学生党员群体发出倡议。

汲取前辈之精气神,立于华农而怀远,知你怎样、华农就怎样,你怎样、祖国和人民就怎样,你怎样、世界和人类就怎样。顶天立地,知行合一,矢志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者。她号召大家做做有高度、有深度、有实度、有广度之大学生党员,秉“勤读力耕,立己达人”之精神,扬“不张扬,不浮躁,不盲从”之品格,朝夕孜孜,耕读不辍

参加活动的大学生党员徐晓说:“通过老师与同学的分享,让我感受到华农一路走来的艰辛。我们要更加珍惜老前辈们用双手辛苦创造出来的属于我们的华农,更要传承好老前辈们和学校的精神,做一名优秀的大学生党员。”      


文字作者:张萌萌  石思黔

摄影作者:吕昕瑶

审核人:张贵礼





版权所有:Copyright ©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狮子山街1号华中农业大学第三综合楼

邮箱:zkbg

电话:027-87282130

邮编:430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