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三全育人  > 正文
我在塞尔维亚
作者:审核:编辑:发布时间:2017-11-29

(记者:杨怡诗 竹永丽)1123日晚上,“清音”真人图书馆活动在明雅书斋举行,文法学院副教授金艳携手女儿宋爽讲述母女二人在塞尔维亚的故事。

金艳首先讲述自己去塞尔维亚的原因。她表示自己是一个胆子很小的人,但她的爱人鼓励道:“这个世界在向中国打开,你为什么不出去看看!”同时,她也认为自己作为外国文学的老师,在授课过程中都是使用二手资料,没有亲身体会过,觉得十分遗憾。于是,她下定决心将自己丢到国外的环境中,真正去体会那里的生活是怎样的。后来,金艳的女儿宋爽也选择去塞尔维亚学习,“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我的母亲,但是相比于英国美国这样大众的国家,我认为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国家就是好的。”

而后,金艳随着她在国外生活的足迹,描述塞尔维亚的面貌、地理位置、城市组成以及骷颅塔等著名景点。 她着重讲述了小木屋突兀的出现在德里纳河的故事,并介绍它与中国的微妙联系,因为它的建造者之一曾是中国足球队教练米卢的舅舅。

在讲述塞尔维亚的国情中,金艳老师特别提到了孩子,她指出塞尔维亚的父母特别害怕孩子不能与自然接触。父母会让几个月大的孩子露出脸躺在皮划艇上,甚至还有一位父亲让女儿独自将轮胎拉上小坡,再坐在轮胎上滑下,女孩发出短暂的笑声让她颇有感悟:“你为了获得三秒钟的快乐,你要付出十分钟的努力。”

在塞尔维亚,她们还结识了众多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人,这体现出塞尔维亚人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和对中国人的欢迎。校园里,有穿着中国服饰跳中国舞的姑娘;街头上,有当地的塞尔维亚大叔表演脸谱;春节时,有孔子学院的小孩讲着中文表演拔萝卜。她特别讲述了她的一位学生,这位学生是一位老奶奶,作为一名陶瓷艺术家,她从未缺席过金艳老师的晚间兴趣语言课。她这样向金艳老师解释到学习中文的原因:“艺术需要交流,我希望有一天能到中国去找寻更多的灵感。”宋爽提及一位86岁的老爷爷,他因为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希望去了解中国,并且对中国美好的未来有很大的信心。同时她也向我们介绍了贝尔格莱德一家由球星德约塞维奇开的餐厅,这家餐厅不仅门外贴着中文“欢迎你朋友”的字幅,在内也立有中国古代士兵的雕塑。

金艳娓娓道来她在教学初期很难吸引学生学写汉字的苦恼,于是她由清明节的习俗引出汉字部首规律;由约定俗成的中国文化引出风水的天人合一。但是在作业中她看到学生把“起”字中“己”写反,她意识到在外国人眼中中国字的神秘。她强调道,在文化剥离开后人们会对文化产生有趣的问题,比如“下厨房,上厕所”为什么是“下”与“上”?“厨房朝阳即南,厕所避开人朝北,上北下南。”她用阴阳方位来给学生解释,“中国文化是深厚的,有脉络的。”所以,为了教授好中国文学这门课,她在出国前读完了三四百万字的《中国文学史》。

像金艳描述的那样,外国人对中国文化有诸多的不解,宋爽在外学习初期也对贝格尔莱德艺术大学的教育有着诸多不适应和不解。在学生当中,有三四十岁的姐姐和阿姨们,她们当中很多人已经成家立业,但是在课堂上他们依然保持活跃。在课堂上,教师为中心,学生成圆的上课模式使老师与学生的互动更加密切,学生的答案都会得到老师的鼓励和赞扬。学生交流过程中,他们更加注重彼此不同思想的碰撞,即使保持沉默,也会被问有什么想法,从而形成“头脑风暴”。

最后,金艳表示,在塞尔维亚最深刻的体验就是要理解文化,“许多许多的历史,形成一点一点的传统;许多许多的传统,形成一点一点的文化;许多许多的文化,形成一点一点的习惯。”

人物简介

金艳,文法学院副教授,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国家汉办孔子学院公派教师,20142016年受国家汉办委派赴东欧塞尔维亚,在贝尔格莱德孔子学院从事汉语教学与中国文化推广工作。

宋爽,20169月起,就读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艺术大学与法国里昂第二大学合作的硕士培养项目“文化政策与管理”。期间在贝尔格莱德孔子学院实习,参与“‘一带一路’中国与塞尔维亚合作展望”国际论坛。

审核人:张贵礼

(摄影:吕昕瑶)

版权所有:Copyright ©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狮子山街1号华中农业大学第三综合楼

邮箱:zkbg

电话:027-87282130

邮编:430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