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罗老师和他的学生们
作者:审核:编辑:熊攀攀发布时间:2019-09-10

罗利军,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首席科学家兼中心主任、博士、研究员华中农业大学兼职教授博导。上海天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植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编者按

    2001年,罗利军刚好40岁。这一年,他成为了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主任,担任首席科学家。母校华中农业大学也向他发来邀请,聘他为兼职教授,与母校联合培养研究生。



邹桂花是华中农业大学1999届本科生,毕业工作后,她又考回母校硕博连读,成为了罗老师在华农招收的第一批学生。那时的她浑身展现着一股农村女孩的典型特质:衣着土气,性格内向,腼腆害羞,不善言辞,胆小怕事,反应比别人慢半拍,干活舍得出力气。刚到基因中心,罗老师就交待她要尽早制定研究计划,这让她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感到慌乱和不安。基因中心不大,她生怕撞见罗老师,被问起计划做得怎么样了。5个月后她拿出一份很不成熟的研究计划,心里十分忐忑,担心被罗老师责备,更怕他对自己感到失望。意外的是,在开题报告会上,罗老师首先肯定了她的付出,然后才提出自己的建议。根据罗老师的建议,这篇报告基本上是要重新写的。但整个过程中,罗老师并没有一句批评她的话语。



知道她胆小,话不多,怕跟人打交道,罗老师尽可能给她提供锻炼的机会,注意她的每一点进步。去农博会卖米,罗老师特意让她多去一天,让她与能说会道的员工搭档。中心的周年庆,罗老师让她上台作“如何攻读研究生”的榜样报告,一个从不敢大声说话的女孩,没想过自己能在报告会上收获多达7次的热烈鼓掌!这样的惊喜还有很多,夸她的论文题目取得好,鼓励她把第一次撰写的SCI论文投TAG,甚至赞许她有感而发的小诗……就这样,她一天天变得乐观和开朗起来。2006年,邹桂花取得博士学位顺利毕业,现为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副研究员。提起罗老师,她总是非常感激:“我想罗老师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人,他知道怎么去激发一个人的潜能。”

2017级博士学生聂元元对此也深有体会。他研究生刚毕业,到江西参加工作时非常迷茫,研究方向也不明确,就不停地给罗老师发邮件。虽然罗老师的科研任务很重,中心事务又多,但他的每一封邮件罗老师都很及时地回复。随着工作的深入,他愈发感到自己的知识不够,想回来读罗老师的博士,罗老师也非常欢迎。

不仅用全方位的关注与培养给予学生信心与勇气,罗老师还善于在关键的时刻给他们泼一点“冷水”。华农2004级研究生舒烈波刚入学时比较贪玩,一天晚上正在玩游戏时,被罗老师发现了。那天罗老师并没有严厉地批评他,只是淡淡地说了句:“你还有时间玩游戏?好吧,响鼓不用重锤,我也不过多批评你了,你自己好好努力吧。”话语很轻,却让舒烈波感到十分羞愧,并下定决心自己要更加努力,不能让罗老师再次失望。2003年秋天,整个中心都在准备海南南繁材料和种植计划,罗老师专门抽出一个下午的时间召集中心师生逐个讨论每个人的种植计划。那天下午,几乎每个人的计划都被罗老师批评,所有人的脸都烧得发烫。



罗老师治学的严谨,待人的宽和,让学生们受益匪浅,但他们最敬佩的,是罗老师的重情重义。2007年清明节前,我在学校办理毕业手续,见过罗老师后我准备回宿舍,罗老师叫住我,让我第二天跟他和余老师一起去给他的导师谢岳锋老师扫墓。我简单准备了一些鲜花和冥钱。那天上午,如同谢老师坐在我们面前一样,罗老师跟他聊着家,说我们来看他来了,又向他介绍了我,并告诉他鲜花和冥钱是我孝敬他老人家的。虽然已经过去十多年了,但每一次谈起来邹桂花都唏嘘不已:“罗老师对谢老师的感恩之心得有多深沉,才能终生如待父般待谢老师啊!”

其实这对罗老师而言,是再自然不过的事。只要在国内,每个清明节他都要亲自赶到武汉去给谢岳峰老师扫墓,拔掉坟上的杂草,跟老师说说话。不仅如此,他每一年都会叮嘱中心的学生回到华农后要去照顾谢老师的遗孀余毓君老师余老师患糖尿病多年罗老师知道邹桂花要回华农上课,就让她16盒破壁灵芝孢子粉胶囊给余老师。只因她曾说过这个胶囊有效,吃了后病情有缓解,睡眠也好很多。后来余老师肾衰竭住在医院,都是中心的学生轮流照顾。2010年8月31日,余老师去世了,罗老师一得到消息,就马上赶回武汉。聂元元后来回忆道:“那天我的导师罗利军慌乱地收拾了几件衣服,匆匆踏上了去华农的快车,只因为他要去看余老师最后一眼。”为学莫重于尊师,罗老师是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教导学生如何做人。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2009级的学生张剑锋曾由衷地赞叹:“罗老师的勤奋、睿智、格局,这三点我是比不上他的。”罗老师把一生都献给了水稻事业,他带领中心培育出的节水抗旱稻,是在十年磨一剑的汗水中才取得的成果。旁人也许只看到他作为科学家的智慧,然而他身边最亲近的学生们都明白他的忧虑:中国人均水资源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工业化不断吞噬大量的良田,今年的气候异常导致的干旱触目惊心长期下去将严重威胁我国的粮食安全……2004级研究生付东说:罗老师总是告诉我们,一个单位,一个团队,一个人,只有跟国家的重大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获得较大的发展。”他的格局之大,视野之广,也在无形中鞭策着每一个学生时刻自省,以求比肩。

作为基因中心的领袖人物,罗老师注重团队建设,重视单位的文化氛围的引导与发展。中心的周年庆活动,每年的中秋节,端午节活动,都成了员工和学生的温馨时刻。进了中心的门,就是一家人。在学生们看来,基因中心不仅是他们的科研场所,更像是他们的“家”。许多学生毕业后每年都会因工作关系,或者自己找机会重回中心,看看罗老师,见见师弟师妹。“中心成了我们所有毕业学生的精神家园。”这是付东的原话,也是每一个学生的心声。罗老师带领下的基因中心,有着超越一般科研院所纯粹学术单位的氛围,他为中心建立了和谐发展的内生动力,也为团队培养提供了优秀的范本。


截止到2019年,罗老师已与华中农业大学联合培养了121名学生。虽然罗老师是水稻专家,但他的学生,干什么职业的都有。罗老师常说,作为一个人,最重要的是能够对社会有所付出,有所贡献。这简洁而不简单的要求,是罗老师一直以来秉持的观念,也正通过他的学生们向下一代传承。而罗老师和学生们的故事,永远是未完待续……  

版权所有:Copyright ©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狮子山街1号华中农业大学第三综合楼

邮箱:zkbg

电话:027-87282130

邮编:430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