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刘纪麟先生遗体告别仪式在汉举行
作者:审核:编辑:吕瑞凯发布时间:2018-10-10

 

桃李满天下,身去德望存

 

201810516时,农业教育家、中国玉米遗传育种学科奠基人之一、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刘纪麟先生在武昌逝世,享年93岁。109日上午,刘纪麟教授遗体告别仪式在武昌殡仪馆举行。

华中农业大学党委书记高翅、校党委副书记王从严、中国农业大学国家玉米改良中心主任李建生、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李新海、南昌大学副校长朱友林、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副校长李小琴及刘纪麟先生的家属、生前好友、同事、学生等200余人参加告别仪式。

仪式开始,全场肃立,默哀三分钟以表哀悼。植科院院长严建兵介绍刘纪麟先生的生平,并高度评价他在玉米遗传育种学科建设以及40余年执教工作中所做出的突出贡献。华中农业大学教授郑用琏主持告别仪式,并发表致悼词,高度赞扬刘纪麟先生深明大义、爱党敬业、淡泊名利、高风亮节的优秀品质,并表示:众弟子一定不负嘱托,科学研究担大任,传承先生美德,继大业,成大器。随后,全场人员三鞠躬,向刘纪麟先生告别。

据悉,刘纪麟先生逝世后,中国作物学会玉米专业委员会、中国农业大学国家玉米改良中心、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等多家单位,中国工程院院士荣廷昭、戴景瑞、邓秀新、傅廷栋,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启发等众多好友、同事、学生先后以不同方式吊唁。

 

 

 

1958年刘纪麟先生在苏联

 

刘纪麟教授生平简介

 

刘纪麟,湖北省天门人士。192635日出生。幼年时期,父母去世,由舅父抚养,先后完成初中高中学业。1945年任职四川江津《民言日报》编辑,追求民主进步。1946年秋考入湖北农学院,积极投入反饥饿,反迫害,反内战的民主运动,并选为学生自治会理事,在中共地下党的领导下参加护校保产、迎接解放的活动。新中国成立后继任校学生会主席,19498月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0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大学毕业后,刘纪麟先生留校任教兼政治辅导员。先后担任助教、讲师兼院总支委员、系支部书记。1955年秋考入北京俄语学院留苏预备部,1956年至1960年在前苏联乌克兰农学院研究生班学习,从事玉米育种研究,并兼基辅市中共留苏学生总支书记,获农业科学副博士学位。回国后继续在华中农学院任讲师。

1966年刘纪麟先生作为中国农业代表团团员赴阿尔巴尼亚访问考察。1978年任副教授,1980年任教授,19831984年赴美国Missouri大学开展合作研究,1986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生导师。

在经费、条件极为困难的条件下,刘纪麟教授开创了我国S-CMS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并提出了利用细胞质和细胞核双重抗性防治玉米小斑病的新思路。1980年选育的新型恢复型抗病雄性不育胞质杂交种华玉1号,成为“文革”后国内第一个正式通过区试和鉴定的新型玉米不育胞质杂交种。1990年不育胞质玉米新品种华玉2号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刘纪麟教授先后曾担任华中农业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等重要学术职务。

刘纪麟教授执教40多年,先后主讲作物栽培学、达尔文主义、普通遗传学、作物育种学、玉米育种学等课程。参编教材《作物育种学》、《玉米遗传育种学》,主编《作物育种学总论》、《玉米育种》等多部教材和专著。培养了大批硕士、博士和博士后人才,是我国玉米遗传育种学科奠基人之一,对我国玉米遗传育种学科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常说:“一个育种家一辈子充其量能育出几个良种,但当他桃李满天下时,对国家的贡献就更大了。”刘纪麟教授 1986年被省委科教部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988年被评为“为湖北中部崛起作出了突出贡献的先进人物”。是中国共产党湖北省第五次代表大会代表,1989年被授予“全国优秀教师”称号。19917月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刘纪麟先生于201810516时在武昌逝世,享年93岁。刘纪麟先生永垂不朽!

 

 

 

 

文字:刘长兴 竹永丽

摄影:王润昶

 

版权所有:Copyright ©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狮子山街1号华中农业大学第三综合楼

邮箱:zkbg

电话:027-87282130

邮编:430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