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王茂军:初心始终与我相伴
作者:审核:编辑:吕瑞凯发布时间:2018-06-12

“如果时间和精力允许,我想去国外做博士后研究,想到国际顶尖学术科研机构去看看,扩大国际视野”。植科院王茂军博士即将踏上出国之路,初心与温暖,期望与责任,一路随行相伴左右。

苦苦追寻,探求初心

2011年至今,在导师张献龙教授的培养下,王茂军有了较强的独立工作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基本掌握了本学科的发展历史、现状和方向,对自己的研究领域有了深入的理解。纤维品质改良是棉花育种的永久性主题。由于陆地棉的产量高,生态适应性广,在全世界广泛种植。海岛棉纤维品质非常好,但是其生态适应性差,产量低,只在部分地区种植。本实验室的长期目标是利用海岛棉优异纤维品质去改良陆地棉,期望培育出品质优、产量高的棉花品种,这也是王茂军的科研梦想!

 

2014年棉花团队承办了国际棉花基因组大会,王茂军积极参与其中,第一次接触到来自全球各国的朋友,碰撞出了不一样的火花。在2015年参加了韩国举办的中日韩三国国际生物学研讨会,并在会议中与参会者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成果。2017年美国植物生物学大会在夏威夷火奴鲁鲁召开,此次会议由美国植物生物学家学会主办,会议邀请全世界知名专家做大会报告,同时在会议期间组织了若干个研讨会,让年轻学者有机会和各领域专家进行面对面交流。王茂军在这次会上认识了很多植物学研究的专家,从各个报告中开阔了自己的视野。通过参加这些国际会议,王茂军认识到自己思维的局限性,告诫自己一定要出国深造,立志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奋斗!

良师益友,温暖初心

其实,在2016年的时候王茂军就有前往新加坡学习的机会。但由于当时课题进入攻坚阶段,王茂军便主动找到导师张献龙教授,提出放弃去新加坡的机会。在旁人看来失去了一次宝贵的机会,可王茂军却说:“铁杵磨成针,功夫就得深。”

在平时研究学习中,大量的文献阅读,精细的实验策划,不断地总结归纳提炼,从整体到局部,一直在忙碌的道路上,也无暇顾及自己走出国门去学习的心愿。有一次,美国一位教授来我校作报告时,导师张献龙教授主动提出让他去这位老师的实验室学习。

结识导师张献龙教授是在本科阶段的植物生物技术课堂上,张老师授课循循善诱,引人入胜,结合实验室的研究让书本上的知识深入浅出,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研究生保送阶段,王茂军毫不犹豫的申请进入张献龙教授实验室。在这七年的学习中,导师对于科研的执着与热爱深深地感染着他。当他得知张老师的讲话说道,做科研太有意义都不想老去!王茂军感到非常震撼,百味杂陈。只愿热情不减,时光不老。王茂军说,他非常珍惜与张老师的每一次交谈,或让他在科研问题的思考上豁然开朗,或对自己的发展有更清晰的计划,亦或是对生活有更好的认识。

“王茂军,马上要出国了,一切手续办理好了吗?”团队的朱龙付老师关心着王茂军的生活状态。“出国后,要多去优秀的实验室看看;多学习,不仅仅是科研,还有相关学科的发展规划”。

在棉花团队,周末和节假日加班是棉花团队老师工作的常态,这不仅是责任更是热爱。老师们的执着奋斗,感染着每一位研究生。王茂军说到,他特别感谢涂礼莉老师。在七年前刚入实验室,是涂老师带他进入到棉花纤维上进行研究。那个时候的他不谙世事,低级错误很多,是涂老师一点一滴进行指导,给予帮助。每次到了课题攻坚阶段,只要有实验需求,涂老师都会有求必应!

人生如遇到既是老师又是兄长的人,那定是莫大的幸运。王茂军说自己就是那个幸运儿,袁道军老师带他进入了生物信息学领域,并一起做棉花基因组测序。即使现在袁老师在国外,也时刻关心他的研究进展和生活状况!

人无完人,而每一项科研课题对研究者的各方面能力要求很高!在棉花这个大团队的好处便是,遇到问题总会有人可以帮助解决,从而可以提高科研效率。王茂军感叹:如果没有棉花团队师弟师妹的竭力配合,他不可能做出现在的科研成绩!

回忆起在棉花团队的七年时光,王茂军对棉花团队有着一份深厚的感情。“个人的奋斗从来就体现在团队的奋斗中。并且,奋斗的过程会因团队而欢乐不断。相比浓厚的科研氛围,多彩的团队活动让我记忆更为深刻。”在每一届植科篮球赛中,场上飞舞的汗水,场下热情的呐喊,总是交相辉映。还有狮山师生CS,校园趣味运动赛,周末庐山行……正是这样丰富的活动,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在这样一个相亲相爱的大家庭里,大家定会越走越好!

为梦想,昼无为,夜难眠。恰是风华正茂,奋斗正当其时!

                                             

版权所有:Copyright ©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狮子山街1号华中农业大学第三综合楼

邮箱:zkbg

电话:027-87282130

邮编:430070